今天本來是想想寫夜未央的,可是天馬行空的寫了以上那些。不過我覺得這麼寫也沒錯。為什麼?夜未央,未,無也;央,邊也,極也,端也。未央,無邊也,沒有終結,沒有結束的意思。「未央」二字最早見於《詩經.小雅》之《庭燎》詩中: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庭燎之光。君子至止,鶯聲將將。夜如何其?夜未艾。庭燎晢晢。君子至止,鶯聲噦噦。夜如何其?夜鄉晨。庭燎有輝。君子至止,言觀其旂。因此,古人經常用夜未央來形容靜夜的意思,試向,一個人的夜沒有止境, 很孤單,很淒涼,常用起來表達長夜漫漫如何度過,借此來形容自己的哀嘆,可以說是一種愁緒。
但問題是如果我們僅僅從字面上看這三個字,而脫離了古人特定的環境,其意思也就是說夜,沒有止境。既然是漫漫長夜,那我又何必想那些另自己煩惱甚至痛苦的事情呢?古人曾將人的一生與草木的一秋相比,可見人生是何其短暫、何其稍縱即逝。那麼既然如此,人生能有幾個「夜未央」?既然如此,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如此短暫的時間來想自己喜歡想的東西,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?又何必在那里長噓短嘆、感慨人生呢?我們為什麼不想點開心的呢?所以說,從這種意義上來講,我上面所寫的並沒有脫離今天的主題。試問,誰規定了說當你感到「夜未央」時,就必須想一些傷感的東西了?沒有吧。所以說,有時候,當我們打破思維模式,換個角度看問題,又是另外一翻風景。
當然了,我這麼說並沒有批評古人多愁善感或者對他們進行調侃,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,那就是換個角度看世界,看人生,將會是另外一種風景。其實想想他們,也確實夠可憐的,一個人的夜沒有止境,那時候又不像現在有電腦可以打遊戲,有網絡可以聊天或者像我一樣在這裡亂塗鴉一通,或者有手機可以給好朋友發發短信一排解自己心中的苦悶,他們有的只有那小小的蠟燭(庭燎)。身臨其境地想一想,漫漫長夜,自己只有對著蠟燭度過,難免會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,這是人知常情啊。
最後,以一首詩作為本問的結束,詩的題目就叫「夜未央」
月升東,夜未央。酒醉上層樓,獨依窗。
獨依窗,思緒凌亂,吾愛在何方?
在何方,蘇琴湖畔,春風扶柳,柳葉拂水面。
拂水面,醉眼且看將:
青絲流雲,側影倩倩流淌。
月升中,夜未央。沉醉望月華,自思量。
自思量,思緒明朗,吾愛居琴莊。
居琴莊,東西兩廂,東廂九曲迴廊,西廂小橋流水。
玉步款款行者誰:鳳宮霞帔,玉躅流光。
柔聲細語且問:阿哥可曾歸來?
月升西,夜未央。深醉倒紗床,入夢鄉。
入夢鄉,思緒飛揚。吾愛為琴傷。
為琴傷,夜風吹花片片悲,夜雨打窗點點痛。
點點痛,絲絲絃,聲聲悲,千言萬語道不盡。
道不盡,高山流著水,二泉映著月。
只忘卻,霜落滿地全然不覺。
日昇東,夜已央。酒醒上層樓。
千絲萬緒載不動,門前流水自東流。
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