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選購中古車

買中古車的風險相對的比新車高很多, 跟商譽良好的車行或一起騎車的夥伴買車是最保險的, 但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.

自己找中古車就得有相當的知識才不會買到有問題的車. 找到中意的車時如何檢查車況呢? 讓專家來告訴我們:

車體(Chassis)
車架(Frame): 檢查是否曾撞過或燒焊維修過.
龍頭(Steering head): 檢查軸承(bearings)是否有凹痕或安裝/調整不當.
前叉(Forks): 檢查是否有損傷.
前叉油封(Frok Seals): 檢查是否漏油.
前叉校正(Fork Alignment): 檢查前叉是否平行, 與把手是否對正.
前叉作動(Fork Action): 檢查前叉伸縮動做是否不順或黏滯.
搖臂(Swingarm): 檢查是否損傷, 確定後輪對準中心線, 檢查軸襯與軸承是否間隙過大.
搖臂支點(Linkage): 檢查是否磨損, 鬆脫, 缺件(墊片等), 損傷.
後避震器彈簧(Spring): 檢查是否能支撐騎士與乘客的重量.
車架鎖點(Mounting Hardware): 檢查是否鎖好或磨損.
後避震器(Rear Shocks): 是否伸縮自如, 是否漏油.

 

輪圈/輪胎(Wheels/Tires)
前輪(Front Wheel): 鋼絲/輪輻是否鬆脫, 斷裂, 彎曲; 軸承是否磨損; 配重是否平衡.
前胎(Front Tire): 胎紋深度, 胎壁狀況, 胎壓.
後輪(Rear Wheel): 鋼絲/輪輻是否鬆脫, 斷裂, 彎曲; 軸承是否磨損; 配重是否平衡.
校正(Alignment): 輪胎是否對正, 轉動時是否成一直線.

 

煞車(Brakes)
前煞總幫(Front Master Cylinder): 檢查煞車油高度, 拉桿手感是否扎實.
前煞車油管(Front Hoses): 檢查是否擦傷, 固定, 漏油.
前煞卡鉗(Front Caliper): 是否漏油, 零組件是否都在.
前煞車皮(Front Pads): 檢查磨耗, 大約規格是1.5~2.0mm的厚度.
後煞總幫(Rear Master Cylinder): 檢查煞車油液面高度, 煞車踏板作動行程.
後煞車油管(Rear Hoses): 檢查配管位置與管子品質狀況.
後煞車皮(Rear Pads): 檢查磨耗.
後鼓式煞車(Rear Drum Brake): 檢查磨耗與校正.

 

電氣/燈光(Electrical/Lighting)
電瓶(Battery): 電瓶狀況很難以目視判斷, 如果車子易手頻繁, 你可以認定它即將壽終正寢.
啟動馬達(Starter): 同電瓶.
緊急斷電開關(Kill Switch): 檢查是否作動.
側腳架安全開關(Kickstand Safety Switch): 確認側架放下時入檔會熄火.
離合器/空檔鎖定開關(Clutch/Neutral Interlock Switch; 如果有的話): 按車輛操作說明來檢查動作是否正常.
線組接頭/座(Wiring Harness): 帶著手電筒檢查各接頭是否破損. 整輛車拆開來看似乎不可行, 但至少查看龍頭附近, 座椅底下, 與油缸底下.
充電系統(Charging System): 如果車子沒有充電指示燈, 發動引擎, 保持怠速; 打開遠光燈, 打方向燈與煞車燈, 當你轉動油門時, 頭燈應該變亮. 雖然這種測法不是很準確, 但至少證明充電系統會作動.
頭燈(Headlights): 檢查近光燈, 遠光燈, 與指示燈.
檢查下列電氣正常運作: 尾燈/行車燈; 前後煞車燈; 方向燈與指示燈(與/或自動熄燈裝置); 儀表燈號; 喇叭; 音響等電器配件與燈號.

 

路測(Road Test)
有些車況無法以靜態測試來判斷. 即使車子通過以上嚴苛的檢查, 仍有可能發生狀況, 例如跳檔.
離合器(Clutch): 換檔入檔平順而不滑檔或跳檔.
傳動(Transmission): 即使每個車都有自己的"個性", 但至少傳動箱不應該發出嘎嘎聲/嗖嗖聲(whine)或吼聲(howl), 換檔應該很精準明確.
循跡性(Tracking): 輕扶把手之下, 車輛應該直行.
操駕(Handling): 這是很主觀的認定, 但基本上如果你覺得不順手, 將來發生悲劇的機率很高.
引擎性能(Engine Performance): 不正常的震動, 騎乘時的雜音, 性能不佳等, 都應該列入考慮. 引擎平順, 加速順暢, 聲音甜美是基本的要求.
快樂因子(Grin Factor): 車子通過所有的檢測但, 騎起來就是不爽快… 算了吧… 另外找一輛! 騎車是樂趣, 找車也很好玩!

 

你需要準備甚麼(What to Take)
現金(Cash): 訂金帶著, 免得有遺珠之憾!
小手電筒(Small Flashlight): 可以查看各個角落.
有知識的朋友(Knowledgeable Friend): 即使不懂車, 有人出點子總是好的.
車價指南(Price Guide): 各個車型, 各種年份總該有個譜.
紙筆(Notebook And Pen): 很顯然是需要的.

 

引擎(Engine)
機油液面與狀況(Oil Level And Condition): 狀況很難從液面視窗來判讀, 不要害羞, 問車主上一次換油是甚麼時候.
引擎發動難易度(Ease of Starting): 有些引擎就是比其它難發動, 但至少要在幾次內"輕易"發動.
怠速(Idle): 冷車時拉風門應該要能發動, 熱車怠速, 轉速須正常.
油門反應(Throttle Response): 加油順暢, 不會打嗝(hiccupping), 咳嗽(coughing)或溢油(sputtering).
排氣/煙(Smoke): 熱車時噴出細微白煙是正常的, 尤其是冷車且氣溫很低的時候. 濃厚的黑煙或藍煙則情況不妙, 尤其是熱車之後還繼續噴. 濃厚的黑煙表示油氣太濃或引擎在燒幾油. 濃厚的白煙通常是冷媒漏到燃燒室去了.
液漏(Fluid Leaks): 檢查機油, 汽油, 水冷液是否滲漏.
排氣管(Exhaust): 泛藍(色)只是影響美觀, 但過度的鏽蝕, 破損, 與凹陷則表示排氣管該換了!
異音(Noise): 基本上不應該有異常的喀喀聲, 撞擊聲, 氣喘聲, 但… 很難判斷就是了!

 

維修紀錄(Maintenance Records)
如果能查到車子的維修紀錄就太完美了! 兩萬公里的車卻沒有維修紀錄(或車主也說不出所以然), 不見得比五萬公里有完整維修紀錄的車來的好! 保有完整維修紀錄的車主顯然把車車當一回事!

 

終傳(Final Drive): 鏈條/皮帶/傳動軸
鏈條(Chain): 檢查磨損, 潤滑, 與調整.
後齒盤(Rear Sprocket): 檢查崩齒或壞齒, 鏈條扣鬆脫或遺失. 檢查鏈條與齒盤間隙(密合度).
反向軸齒盤(Countershaft Sprocket): 應該與後齒盤的磨耗狀況類似.
傳動皮帶(Belt): 檢查磨損, 破損, 是否黏有異物.
變速箱齒輪(Cogs): 檢查契合與安裝狀況, 這些齒輪很少損壞, 除非車子的里程數很高.
傳動軸(Shafts): 車子前後移動時傾聽是否有轆轆聲(rumbling), 咯吱咯吱聲(creaking), 或嘎吱嘎吱聲(squeaking).

 

你最好知道(Good to Know)
雖然我談的是巡航車, 如果你是要找跑車, 最好先看看車主為了在賽道上馳騁所改裝的安全裝置, 例如卡鉗或洩油螺絲上鑽的安全扣孔, 有這些裝置的車肯定被"操"的很厲害!

 

出發前檢查(Pre-Flight Check)
恭喜你買到心儀的車… 或是自己的車放了很久沒騎, 出發前, 請再次檢查一下…

 

不管你新買的車經過車行多嚴謹的整備, 或是你放了很久沒騎的車準備出門
再次檢查一下總是比較保險…
– 確認電瓶充滿電. 如果不是, 充電或換電瓶.
– 沖洗化油器(浮筒室).
– 油缸內的汽油90天以上就會變質. 換掉它, 注入新油.
– 檢查所有液體(機油, 煞車油, 水箱, …)液面高度與使用期限. 如果你記不起來甚麼時候換的, 換掉它!
– 檢查輪胎: 胎紋, 胎壁, 胎壓.
– 檢查電氣: 燈光, 喇叭, 緊急斷電開關, 側架安全開關.
– 所有的車輛操作, 演練作動一遍(煞車, 離合器, 油門, …)
– 該上油的上油, 該潤滑的潤滑, 該調緊的調緊, …
– 發動車子, 保持怠速, 檢查哪裡漏氣.
– 上路之後的前幾哩, "車感"肯定出不來… 別因此而打道回府, 再一會兒就會輕鬆自在.

ref: motorcyclecruiser.com

本篇發表於 Uncategorized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